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南岭国家公园、推行林长制为牵引,全面提升森林质量,积极探索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实现机制,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韶关样板”,走生态与产业双赢的新型林业产业化发展道路。
▲韶关国家森林公园入选“中国最美森林”。
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经济发展基础好
据了解,韶关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17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4.43%,森林蓄积量达9652万立方米,反映森林资源的核心指标数据均稳居广东省前列。
韶关市有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类保护地106个;优化整合后全市国有林场数量为28个,林地总面积179.5万亩。
近年来,韶关市大力推进油茶、竹子、中草药等特色经济林建设,全面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发挥林地的立体经营效益。
▲油茶果实。
目前,韶关市现有油茶种植面积达27万亩,良种油茶繁育基地有2个,涌现了宝华农科、友丰、碧春晖等3个万亩以上油茶基地;竹林面积达到241万亩,广泛分布在仁化、南雄、始兴、乐昌、翁源等地,种植吴茱萸、草珊瑚、鸡血藤、铁皮石斛、陈皮等中草药48种,面积达6.28万亩。
▲油茶果实。
韶关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韶关市林下经济面积已达300多万亩,省级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1个、从事林下经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43家,参与林下经济的农民人数达到了23.28万人,林业产业在乡村产业振兴中正逐步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多措并举,推动林业经济产业化发展
据初步统计,2021年,韶关市林业总产值预计达229.2亿元,同比增长4.52%。其中第一产业产值94.9亿元,同比增长7.51%;第二产业产值43.3亿元,同比增长7.34%;第三产业产值91亿元,同比增长0.35%。“除第三产业产值因疫情影响增长较少外,林业一二产业均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韶关市林业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说道。
近年来,韶关市通过出台扶持政策、抓好基地建设、推动品牌创建等措施,坚持“以生态兴产业、以产业促生态”的发展思路,以推动林业资源资产价值化为目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成立林业产业链招商队,重点围绕竹木、中草药种植和精深加工,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等产业开展招商引资,谋划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积极争取国家银杏生物医药产业园落户韶关,推动林业产业聚集发展。
▲南雄帽子峰森林旅游项目。
一是政府重视,积极推动政策落地。
先后研究出台了《韶关市推进农业“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振兴发展指导意见》《韶关市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指引》《韶关全省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实施方案》等文件,将茶叶、油茶、中药材等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确定为韶关市林业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基本形成了符合各地实际、布局科学合理、资源效益突出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
▲高端茶饮品加工生产。
二是以点带面,抓好示范基地建设。
截至目前,韶关市建成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县5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个、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0个,有力助推了韶关市林下经济发展。11条线路和12个品牌地入选省林业局、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广东省100条森林旅游特色线路和100个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数量居全省第一。
韶关市率先在广东省开展市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认定工作。认定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3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4个、市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29个。
三是品牌创建,提升林产品知名度。
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广东名牌产品、“三品一标”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目前韶关市有57个林产品获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称号、2个产品获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乳源瑶乡茶园。
四是科技引领,抓好技术培训。
韶关市积极搭建发展林下经济科技服务平台,实施市、县、镇、村、农户“五级”培训计划,引进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推广和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
一方面组织科技人员,组成林下经济科技服务团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服务,推动科技进村入户。
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林下种养大户、家庭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形成科技创新联盟与成果转化平台,促进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竹木精深加工生产线。
推动多方合作,实现农企利益双赢
韶关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是林业产业化、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途径,而处理好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是农企合作的基础。因此,韶关市林业局积极探索建立互利共赢农企利益关系和稳定的合作联结方式:
一是通过龙头带动,切实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通过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下经济示范点,引导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构建“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仁化建设绿美古树乡村助推乡村旅游。
二是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林下经济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当地农林科技推广部门的作用,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水平。
三是抱团发展,积极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近年来,在韶关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各地将林下经济发展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扶贫开发等工作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农林新型合作组织,采取合作共赢、抱团发展的形式,不断壮大林下经济发展规模,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市场经济风险。目前韶关市从事林下经济的林业专业合作社243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51家。
四是增加投入,切实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采取“多渠道注水”的模式来融资发展,积极争取市、县财政列支一定的专项资金,给予林下经济重点扶持,同时加大资金的整合力度,在不违反项目使用范围和要求的前提下,共同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虽然目前韶关市林业经济发展趋势欣欣向荣,但仍旧存在林业一二三产业尚未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第二产业规模偏小、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短板、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未形成产业效应等问题。
韶关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韶关市林业局积极推动森林资源价值化,实现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持续抓好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发展,推动林业第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链;激发森林康养和森林旅游等林业第三产业发展活力,追求绿色繁荣发展,走生态与产业双赢的新型林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确保实现到2025年韶关市林业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