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2022中国“风景园林月”首场科普报告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报告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在科创中国和腾讯会议平台同步直播。报告会邀请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刘晖教授主讲,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发表讲话,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秘书长付彦荣主持本次报告会。
贾建中秘书长对中国“风景园林月”科普活动作了简单介绍,该项活动是学会响应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的号召而组织开展的,也是响应中国科协有关科普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活动自2007年举办以来,目前已发展成为学会的重要品牌科普活动,其形式丰富多彩,包含科普报告会、学术研讨会、说园沙龙、大学生职场沙龙、主题摄影、走近百姓身边、科普座谈会等。中国“风景园林月”科普活动每年会围绕风景园林行业热点问题、百姓关心的问题及当前国家战略或政策问题制定一个主题,本年度的主题为“风景园林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风景园林月”活动举办期间,他希望各省(市)风景园林学(协)会能够积极参与和开展相关科普活动。
贾建中秘书长讲话
刘晖老师以“身边的自然:建造一个生境花园”主题进行了报告。报告以“什么是自然?城市需不需要自然?人们在城市里需不需要自然?自然可不可以被设计?”为开篇,通过“1平方米的‘自然’生态功能;城市植物群落、公众认知与喜好;生境花园”三个版块,讲授了一种建立在“自然的内在秩序”与“审美的外在秩序”之间关系的认知逻辑和设计理念,分享了城市建成环境生态建设中如何运用场地生境与植物群落建造生境花园的步骤方法,以及生境花园设计营建的趣味和意义。刘老师提出生境花园是连接风景园林学与生态学的一座桥梁,它也可以成为引导公众理解和热爱城市自然系统的重要媒介。
刘晖教授以《身边的“自然”:建造一个生境花园》为题作报告
付彦荣副秘书长对报告进行了简要总结,他表示本次报告以小尺度花园和微生境的角度来谈自然的生态价值和教育功能,并以具体案例诠释了生境花园的建造和运用,可以对大型公园,甚至区域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发挥明显提升作用。报告强调自然生态与美学的结合,这一点非常重要。每个人都应关注和保护身边的每一处小“自然”,为城市绿色和宜居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