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名】Pseudodrynaria coronans J. Sm.
【科属】槲蕨科 崖姜蕨属
【形态特征】多年生附生草本;根状茎横卧,粗大,肉质,密被蓬松的长鳞片,有被毛茸的线状根混生于鳞片间,弯曲的根状茎盘结成为大块的垫状物,由此生出一丛无柄而略开展的叶,形成一个圆而中空的高冠;鳞片钻状长线形,深锈色,边缘有睫毛。叶一型,长圆状倒披针形,长80-120厘米或过之,中部宽20-30厘米;裂片多数,斜展或略斜向上,被圆形的缺刻所分开,披针形;叶脉粗而很明显,侧脉斜展,隆起,通直,相距4-5毫米;叶硬革质,两面均无毛,干后硬而有光泽,裂片往往从关节处脱落。孢子囊群位于小脉交叉处,叶片下半部通常不育,4-6个生于侧脉之间,但并不位于正中央,而是略偏近下脉,每一网眼内有1个孢子囊群,在主脉与叶缘间排成一长行,圆球形或长圆形,分离,但成熟后常多少汇合成一连贯的囊群线。
【产地分布】中国、越南、缅甸、印度、尼泊尔、马来西亚;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
【生长习性】附生雨林或季雨林中生树干上或石上,海拔100-1900米。
【繁殖方法】分株繁殖、孢子繁殖。
【园林用途】作为大型的附生植物,适合户外造景。或垂吊于室内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