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名】Caryota obtusa Griffith
【科属】棕榈科 鱼尾葵属
【形态特征】乔木状,高5-25米,直径25-45厘米,茎黑褐色,膨大或不膨大成花瓶状,表面不被白色的毡状绒毛,具明显的环状叶痕。叶长5-7米,宽3-5米,弓状下弯;羽片宽楔形或狭的斜楔形,长15-29厘米,宽5-20厘米,幼叶近革质,老叶厚革质,最下部的羽片紧贴于分枝叶轴的基部,边缘具规则的齿缺,基部以上的羽片渐成狭楔形,外缘笔直,内缘斜伸或弧曲成不规则的齿缺,且延伸成尾状渐尖,最顶端的1羽片为宽楔形,先端2-3裂;叶柄长1.3-2米,背面凸圆,上面凹,基部直径约5厘米,被脱落性的棕黑色的毡状绒毛;叶鞘边缘具网状的棕黑色纤维。佛焰苞长30-45厘米;花序长1.5-2.5米,具多数、密集的穗状分枝花序,长1-1.8米;花序梗圆柱形,粗壮,直径5-75厘米,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苞片,雄花花萼与花瓣被脱落性的黑褐色毡状绒毛,萼片近圆形,盖萼片大于被盖的侧萼片,表面不具疣状凸起,边缘具半圆齿,雄蕊(30-)80-100枚,花丝短,近白色,花药线形;雌花与雄花相似,但花萼稍宽,花瓣较短,退化雄蕊3枚,子房倒卵状三棱形,柱头无柄,2裂。果实球形至扁球形,直径1.5-2.4厘米,成熟时红色。种子1-2颗,近球形或半球形,胚乳嚼烂状。花期6-10月,果期5-10月。
【产地分布】产广西、云南等省区。生于海拔370-1500(-2450)米的石灰岩山地区或沟谷林中。印度、斯里兰卡、缅甸至中南半岛亦有分布。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可耐短时间1-2℃低温,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一般生于海拔370-1500(-2450)米的石灰岩山地区或沟谷林中。
【繁殖方法】播种。
【用途】木质坚硬,可作水槽与水车;髓心含淀粉,可代西谷米;叶鞘纤维坚韧可制棕绳;
幼树茎尖可作蔬菜;树形美丽,可作绿化观赏树种。
【保护等级】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